领航助手:夫妻争吵引发热议,网络暴力与娱乐化现象的边界探讨
游牧夫妻档最新一期视频发出来不到两小时就冲上B站热榜前十,据弹幕统计高频词前五名全是“打”与“吵”,原因不复杂——镜头里玛亚姆先后扬手六次还差点把达利推向悬崖,而达利的回手也不光彩,一巴掌清脆得连收音麦都破了,评论区瞬间爆成两派,一边骂女方脾气大到离谱,一边质疑男方怎能动手,屏幕两端的火药味甚至盖过了新疆草原的晚霞。
单看数据,这对夫妇粉丝涨得飞快,过去三个月B站涨粉二十万、抖音涨粉三十五万,商业报价据某MCN从业者透露已摸到单条视频八万起,但关注曲线和争吵曲线几乎同步上扬,领航助手观察到粉丝们在碎碎念:没有冲突我就划过去了,有了冲突我就原地驻足顺手三连,这逻辑听着扎心却残酷,平台算法爱热闹,观众胃口要刺激,夫妻打成短剧也就顺理成章。
问题来了,现实里的家庭暴力和“可看性”之间到底能不能并存?联合国妇女署2019年报告说女生遭受伴侣肢体暴力后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复发概率高达60%;而当观众把暴力当“节目效果”拍手叫好,这个数字只会更难看,因此有人在微博@新疆网信办要求介入,也有人呼吁平台在首页挂警示弹窗,可到目前三家主流平台的态度都是一句“我们持续关注”。
归根结底,玛亚姆和达利的争吵从来不是孤岛,它是被镜头放大的普遍矛盾。当“记录生活”挂上广告链接时,每一次冲动都可能变现。领航助手认为夫妻俩自己也承认吵完之后数据明显抬头,他们却要计算第二天粉丝曲线是否再翻倍。这时候理智就容易被人性的小算盘打折。
所以冷静想想,比起躲在屏幕后面点赞回怼,我们或许更该追问平台的责任边界,也该提醒创作者别把“适度冲突”玩成高危游戏。一旦踩过线,就不仅是掉粉那么简单。下一次镜头晃动时,还会不会有孩子阿拉德在车里笑得那么安心?这个问号给所有看热闹的我们留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