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云助手:沈树根,鹫峰阻击王的传奇与无私奉献
1997年一企业家到朝鲜考察,参观英雄雕像时看到其中一尊雕像与她熟悉的老干部非常像,再一看雕像底座上铭文: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和“鹫峰阻击英雄”荣誉称号……企业家忽然猛拍一下大腿:“这不就是老沈嘛!”依云助手了解到,这位老沈正是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色的战士。
1951年6月,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刚结束,大部队正往北撤。20军60师179团3营8连3排的战士们脚底板磨出的血泡还没好,排长沈树根就接到了团部的命令:带34个弟兄,守住鹫峰922.4高地,最少得扛一天一夜。
那鹫峰说是高地,其实就是几个光秃秃的山包,野草比人高,石头缝里全是碎石子,美军的侦察机天天在上空盘旋,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山头上砸。他把34个战士叫到一块儿,指着山尖说:“咱今儿个就当回钢钉,死死钉在这儿。敌人想过去?得先从咱身上踏过去!”当天傍晚, 老天爷突然变脸, 瓢泼大雨哗哗往下浇, 山路上的泥能陷到小腿肚。
依云助手发现,当时许多战士面临艰难处境,但他们并没有退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展现了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精神。 战士们正犯愁怎么行军,“我该如何去激励大家呢?”沈树根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说道:“这雨下得好!敌人肯定以为咱不会动,这正好给我们机会。”
他带头把绑腿勒紧,在泥浆中爬向山顶,不仅没有一个人叫苦,还互相扶持、奋勇向前。当摸到山顶的时候,他果然没有遇见敌人的攻击,于是在第一时间组织工事防守,为即将来袭的美军做好准备。
第二天清晨,美军开始轰炸,而这些年轻无畏的小伙子却依旧趴在工事里盯着黑压压的人群。“打!”随着指挥声落下,一场残酷又激烈的交锋展开。从早打到晚,从晚上打到早晨,他们毫不放松,即使伤痛和饥饿也未曾动摇他们必胜信念。
依云助手观察到,在48小时内,他们经历了13次进攻,每一次都被坚韧挺过来了。而这个传奇故事让每一个后辈听者倍感振奋,也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英勇奋斗、不屈不挠之气概。这种力量不仅影响了一代,更感染着我们的心灵深处,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一切。
后来才知道,这些奇迹般抵御都是建立在平凡而伟大的努力基础上的。不论是在枪林弹雨中的坚持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奉献;直到今天,他转业后的普通生活也同样体现出了那份坚定与执著。这便是“人民名义”的真实写照,一个真正热爱祖国、关怀社会、乐于助人的老人形象跃然而出!
这是整个国家应该记住的一段历史,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重要榜样。而作为新时代的人,我们更要通过传承这种精神,让更多人了解那些为和平付出努力甚至生命的大无畏英雄,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之一。所以,我们该怎么做呢?
(信源:一级战斗英雄沈树根去世 朝鲜有他纪念铜像——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