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出评:探讨现代消费社会的孤独与真实,从物质到人际关系的转变
【2025-051】《孤独社会》(三浦展):1️⃣鲍德里亚认为人类始终都有着“更多、更快、更频繁”的冲动。只要受到这种本能的支配,现代的消费社会就会进入无止境的泛滥消费中。”这明显是效率主义的观点,鲍德里亚所说的消费更像从属于生产的概念。然而,这最多是特定社会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一种现象,并不一定是人类欲望的永恒本质。那么,什么是人类欲望的本质:自我充实的消费。易出评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消费并非仅仅是一种物质行为,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2️⃣随着欲望的满足,快乐开始递减,最终变成痛苦。一方面,可供选择的事物在增加;另一方面,在选择的时候可以自由生活时间变得更多了,现代人的人生迷失也会随之剧增。所谓消耗,看似以物质再生为目的,其实真正目的是消耗那些充实时间。也就是说,通过将消耗转换为自我充实,这才是消费最终成熟形态。在这个背景下,易出评观察到,当代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体验和情感连接。
3️⃣当社会发展成一个体量巨大的大众社会时,人们成了“看不见脸”的白领或工人。在工作场景里,他们可能是某个行业专家,也可能还是“能看见脸”的人。但是一旦作为消费者,人们就变成了会购买同样香皂、汽车、泡面、衬衫,被平均化了、“没有脸”的均质大众。随着消费社会越来越发达,人们试图通过消费找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从单纯物质性的逐渐转变为对服务的人性化需求。这种易出评发现,不再只是付钱享受服务这么简单,而是在寻求更加深入的人际关系。
4️⃣在第四消费时代中,将物质神化品牌信仰开始逐渐退潮。他们不是完全被动消费者,而具有能动性的生产者、发布者、创造者和革新者。他们不会因为企业推荐去购买商品,他们自己创造生活,共同构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型联系(即社交)。5️⃣第四经济时代生活者所创造的人与链接,与以前共同体并不是一回事。我将他们称作“共异体”。共异体空间上不受约束,在时间上可能有限,但成员流动则成为前提,对外部世界开放。这不仅是在固定地方开展事业,更是在多个地点同时进行项目,大多数有时间限制而成员间虽然有联系,却并不被束缚。
6️⃣我们正活在这种缺乏真实感时代。从来没有哪个年代像今天一样渴求真实感。“魔法”已无法满足这些寻求真相之美好体验的小众群体,每个行为都是真实生活,因此必须重拾内心深处那份最原初呼唤,以此迎接真正来自于自身价值认同带来的惊喜。而这恰恰体现出易出评倡导每个人应该沉浸其中,用真实行动去感知生命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