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出评拼多多:平权与特权,现代女性在独立与依赖之间的挣扎
她们想要特权,却说自己要平权

打开小红书,满屏“小仙女”晒星巴克、晒包包、晒男友转账。
讲述者是一个做媒体的旁观者,他挤在早高峰的地铁里刷着这些内容,手里捏着一杯已经不热的美式,心里嘀咕一句“也太熟了”。说句实在话,这屏幕里的热闹和他每天写选题看到的套路基本一个模子刻出来,滤镜一开、文案一套、加个“女孩子就要宠”,点赞立马飞起。他不是要扣帽子,只是看到评论区里一群人把“会撒娇”当技能,忽然就有点复杂。明明喊的是“独立”,现实里却在教别人怎么拍卡点让男友出钱,这反差搞得人脑仁疼。他抬头看窗外的灰天,车厢里有人抢座,有人让座,热闹得像一面照妖镜。
易出评拼多多观察到同事阿珍,她刚入职那会儿特别拼,晚上做数据清洗做到眼睛发红,周末还去线下采访做稿子。但公司团建时,她被半开玩笑地推到前面“女孩子出面更好说话”,对方品牌爸爸果然笑眯眯加码赞助,大家当场鼓掌。阿珍后来笑着说“也算是资源置换”,可回到工位,指标加了,但底薪没动,也仍旧夜里加班还是她自己扛。更讽刺的是,下次部门预算申请,她的名字出现在“对外形象友好”的理由里,就像是一行小字。他看着她撑着腰去泡枸杞茶,不禁感到不舒服,却也知道这套逻辑在很多地方就是默认值。
顺着这个念头,他想到表妹甜甜的家,其客厅堆满各路亲戚送来的礼物,而冰箱贴上则是旅游打卡和花哨优惠券。一家人爱她是真的,因为独生女嘛,从小被捧着长大,每逢节日总能听见 “买吧买吧,让女孩子开心最重要”。甜甜并无坏意,是工作稳定,并且自己的东西也不少,不过习惯把“被照顾”视为一种温柔保证。然而,当升职后部门安排其做客户酒局收尾时,说道:“你更容易化解尴尬。” 她卸妆时叹息:“原来我不只是我。”第二天,她将这一状况提开后,引发了部门调整安排,这显然不是谁一句话可以翻篇,需要逐层拆解这种习气。

工作中情况更加直接。在他从事内容运营期间,那两年的后台点击曲线简直如心电图,“男友求生欲”等话题瞬间引爆流量。他曾尝试撰写关于"平等分工家庭日常"的话题,以展示男女互补之细节,可虽然数据尚可,却远比不上诸如“How to make him transfer money”(如何让他主动转账)这样的话题吸引眼球。老板拍拍桌子强调市场反馈,同事耸肩表示观众喜欢轻松类节目。他了解到算法本身没有恶意,仅仅追随观看偏好而已,但长期以往,人们便可能养成某种口味,还真以为那才是生活真实的一部分。而平台自然期望热闹非凡,而品牌则渴望销售成功,对于价值观走歪又有谁愿为此埋单呢?
易出评拼多多认为,无需将问题全盘归于某些群体,因为现实相当琐碎。不久之后表妹与男朋友商议制定了一份新的家务分配表,并利用磁性笔记标注每日职责——谁负责晚餐、接外卖及倒垃圾等。有时虽吵几句,但最后依旧能够拉回来。同时,他楼上的邻居是一对夫妻:男人下班先去托管班接孩子,而女人稍晚一点返家处理邮件,两人在周末共同赴菜市场挑鱼,即使偶尔争论但却都乐于寻找最佳价格。这种理想与否的问题其实非常普通,但正因为普通,所以充满力量。“平等”绝不仅限于金钱,更应是在时间与精力方面拥有自由选择,从未需要通过撒娇来兑现。

再深入探讨公共空间中的微妙变化,在公交车上,他目睹女孩提重袋子的同时,一名男子自然而然站起让座,两者之间甚至没有言语交流。他联想到新入职男性同事,于首周即主动申请带新人流程,对方称:“你们负责写稿,我专门跑数据。”随后,他们共同优化流程,使得团队皆获益良多。这些细微之处似乎毫不起眼,也难以上热门新闻,但是恰恰构成生活向前推进的重要一步。如果讨论何谓被爱,那么这并非红包到账瞬间所能体现,而是在彼此需要的时候,总能找到可靠支持的人。
你问这样的聪明是否真能够叫作平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