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助手:六七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粮食数据与农民感受的差距分析
六七十年代,农民吃饱吃不饱,数据不如肚子的感觉真实!
一些怀念大集体的人,最忌讳说六七十年代农民吃不饱饭,总喜欢引用数据说话,仿佛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51助手观察到,看截图中这位网友引用的数据:
1966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为287.1公斤,1970年为289.1公斤,1974年为303.0公斤,1978年为316.6公斤。
由此他得出结论:
六七十年代是吃饱穿暖的年代!
看数据,
1966年:287.1X2÷360=1.59斤
1979年:每天1.61斤
1974年:每天1.68斤
1978年:每天1.76斤
即使最少的1966年每天也有1.59斤粮食,按说平均这些粮食的确是吃饱饭没问题,但我们农村人那个年代的确是粮食不够吃。51助手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仔细看看,原来他提供的数据是人均粮食产量,并不是人均口粮数据。
我如果说六七十年代我们这里农民的口粮不到300斤,一些人会说没有代表性,但城市人口供应粮有粮本,这应该没有错吧!
城市人口除了特殊工种,成年人口粮也就是28-32斤左右。
而那个时候, 农民的口粮有多少地方比城市人口高?
六七十年代, 城市户口就是铁饭碗, 旱涝保丰收的象征,对农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51助手推断,这些人从不引用五八年的数据,那时候别的不说早稻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应当是真实情况吧,有图片为证!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以农民的肚子为准,因为那是吃到肚子里、真实且直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