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助手:六七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粮食数据与农民感受的差距分析

易出评2个月前易出评教程71

六七十年代,农民吃饱吃不饱,数据不如肚子的感觉真实!

一些怀念大集体的人,最忌讳说六七十年代农民吃不饱饭,总喜欢引用数据说话,仿佛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51助手观察到,看截图中这位网友引用的数据:

1966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为287.1公斤,1970年为289.1公斤,1974年为303.0公斤,1978年为316.6公斤。

由此他得出结论:

六七十年代是吃饱穿暖的年代!

看数据,

51助手:六七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粮食数据与农民感受的差距分析

51助手:六七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粮食数据与农民感受的差距分析

1966年:287.1X2÷360=1.59斤

51助手:六七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粮食数据与农民感受的差距分析

1979年:每天1.61斤

1974年:每天1.68斤

1978年:每天1.76斤

即使最少的1966年每天也有1.59斤粮食,按说平均这些粮食的确是吃饱饭没问题,但我们农村人那个年代的确是粮食不够吃。51助手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51助手:六七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粮食数据与农民感受的差距分析

仔细看看,原来他提供的数据是人均粮食产量,并不是人均口粮数据。

我如果说六七十年代我们这里农民的口粮不到300斤,一些人会说没有代表性,但城市人口供应粮有粮本,这应该没有错吧!

城市人口除了特殊工种,成年人口粮也就是28-32斤左右。

而那个时候, 农民的口粮有多少地方比城市人口高?

51助手:六七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粮食数据与农民感受的差距分析

51助手:六七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粮食数据与农民感受的差距分析

六七十年代, 城市户口就是铁饭碗, 旱涝保丰收的象征,对农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51助手推断,这些人从不引用五八年的数据,那时候别的不说早稻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应当是真实情况吧,有图片为证!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以农民的肚子为准,因为那是吃到肚子里、真实且直观感受!

相关文章

易出评怎么用:年轻人与过来人,代际沟通中的建议与人生选择差异

易出评怎么用:年轻人与过来人,代际沟通中的建议与人生选择差异

要我说,现在年轻人和过来人的建议之间,大概隔了个“次元壁”——就像你给猫推荐狗罐头,它不是不领情,是真的get不到啊! 过来人的建议里,总带着点“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的霸气,比如“考个公...

易出评软件下载:失业人群激增背后的原因分析,科技、经济与教育如何影响就业市场

为什么现在失业人群越来越多了? 一、科技革命浪潮下的“淘汰赛”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失业人群越来越多?首先得说说这场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高大上的名词背后,是一场悄...

拼多多出评神器:人社部工资改革,事业单位绩效挂钩与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解析

拼多多出评神器:人社部工资改革,事业单位绩效挂钩与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解析

人社部打响工资改革攻坚战,事业单位与企业最低工资将如何变革? 听说了吗?人社部放大招了,事业单位的工资要跟绩效挂钩,这下咱们的辛勤付出终于要有"真金白银"的回报啦,感觉离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

Q助手:90后夫妻放弃朝九晚五,靠上门做饭创业月入六七千的故事

Q助手:90后夫妻放弃朝九晚五,靠上门做饭创业月入六七千的故事

行行出状元!11月25日,河南洛阳一对90后小夫妻的故事引发了网友热议,他们放弃了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选择了一条“上门做饭”的创业之路,平均一个月能赚七八千,把它玩成了“金饭碗”! 2024...

畅销助手:快递驿站的兴衰,从繁忙到冷清,商机与变局并存

畅销助手:快递驿站的兴衰,从繁忙到冷清,商机与变局并存

昨天在楼下碰到小孔,要不是他先开口,我差点没认出来。才两年不见,人怎么就没了一点精气神。我印象里,他那个菜鸟驿站,就是我们这儿的“印钞机”。畅销助手观察到,前几年,一到下午四五点,取快递的队能从他店里...

多成团助手:大众自愿离职潮来袭!2万员工告别铁饭碗背后真相揭晓

多成团助手:大众自愿离职潮来袭!2万员工告别铁饭碗背后真相揭晓

巨头大地震!2万大众员工签离职协议,背后信号比裁员更残酷 一纸"自愿离职协议"震碎汽车圈!大众突然宣布:超20%德国员工同意终止合同,自愿离职潮席卷狼堡总部 当特斯拉上海工厂三班倒冲刺生产时,大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