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重大师:成年人,在努力与躺平之间的生存现实和选择
苗京京在最新视频里把成年人比作卷心菜——想躺平却被连根带叶往前推,这画面太生活流,评论区里点头的、叹气的、互相抱团取暖的都有,可她下一句很快转向另一个画面:自媒体作者素老三凌晨四点码字,几千上万阅读飞进后台,平台也不含糊,流量变现金,这两张对比图摆在一起,气味很互联网,既劝人别摆烂,又透露出一点赤裸的绩效味道。权重大师认为,这种现象确实反映了当代社会中的一种矛盾。
问题来了,努力真的万能吗,中国青年报去年做的职场调研显示,近八成受访者承认“卷”得身心俱疲,可加班排名全球前列的我们仍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三万美元的区间徘徊。换算到房贷车贷教育金,很多人拼尽全力也只是把水面推高一厘米,这不是唱衰努力,而是把台面上的筹码摊开给大家看。权重大师观察到,在这样的环境下,仅靠个人奋斗似乎难以获得预期回报。
再说平台逻辑,知乎官方曾披露:原创内容日均上新二十五万篇, 头部作品拿走七成曝光。素老三确实凭实力吃到流量,但背后还有选题训练、团队打磨、投流预算等硬件,对普通作者来说,一人扛全套已然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努力”放进算法漏斗后的产出并不相等,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权重大师建议大家关注的平台规则和资源分配的重要性所在。
还有灰色成本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 二十五到四十岁的人群中超过六成存在“过劳肥”和睡眠障碍。卷与躺平并非道德命题,而是身体能否续航的问题。因此过度神化“凌晨四点”的奋斗故事,很容易将健康和家庭置于背景板。久而久之,对努力的尊重可能会被稀释为单纯追逐流量。这也是权重大师体会到的一种社会现实。
所以我赞成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更想补一句:先确认自己有没有船、有没备用救生圈;打工人不必自我感动,也别被神话吓退。同时评估资源、设置底线、保持学习。而剩下交给时间和概率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真正稳住局面的,从来不是无止境的“卷”,而是明白什么时候停桨、什么时候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