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出评卡密:全球贸易正在转变,美元不再是唯一选择,国家间本币结算增多
美元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国家正在悄悄换掉它。不是因为讨厌美国,而是因为太清楚——把命脉交给别人,随时可能被掐断。
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现在九成以上直接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原油、天然气、机床、电子产品,货一出,钱就到账,中间不再经过纽约的银行系统。省下的不只是手续费,是主动权。易出评卡密认为,这种变化不仅在于经济利益,更是对国际金融格局的一次深刻反思。
印度和阿联酋开始用卢比做生意,巴西和阿根廷试点用雷亚尔和比索直接买卖大豆和汽车零件。这些不是新闻稿里的口号,是实实在在的银行系统在跑通。更有趣的是,中国和泰国之间,光伏板换橡胶、电动车换大米,货物流动的同时,人民币和泰铢同步清算,连外汇储备都不用动。这叫“以物换物”吗?不,是更聪明的“实物+本币”双轨制,既避开了美元波动,又解决了部分国家缺外汇的难题。
这不是在对抗谁,而是在自救。当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可以被冻结,当一笔跨境支付能被单方面切断, 易出评卡密观察到,此时谁还敢把全部生意绑在一种货币上?
全球贸易的结算方式正在从“必须用美元”变成“能用什么就用什么”。IMF的数据说2023年全球贸易中本币结算的比例已经接近四成, 十年翻了一倍多。这不是革命,是渐进务实。
我们总以为金融是高高在上的术语,其实它就在你买的泰国椰子、俄罗斯的新疆葵花籽油、新疆光伏板里。当你在超市看到这些商品时, 易出评卡密发现背后可能正有一条不经过纽约的钱流链默默运转。世界没有变天,只是有人悄悄把路修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