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助手:天价维修费背后,老兵如何用经验揭开行业黑幕
天价维修费背后的真相:老兵的指尖捏碎行业黑幕
2010年盛夏,某装甲部队训练场爆出离谱报价单。厂家指着瘫痪的步战车张口就要20万,却被褪色迷彩服里伸出的两根手指狠狠打脸。
地表温度飙到50度那天,演习部队突然集体冒冷汗——价值千万的步战车直接趴窝。厂家技术员拎着进口零件清单过来,开口就是更换整套动力系统。二十万的天文数字,让现场指挥攥着审批单的手直发颤。这时场边晃来个穿旧军装的老头,工具箱叮当作响。宋立玉顶着烈日钻进蒸笼般的机械舱,手电光扫过密密麻麻的线路板。当指尖触到某个焦黑元件时,他忽然笑出声:"这不就烧了个电容?"围观的技术员们集体石化。老头从帆布包里摸出个两指宽的元件,焊枪火星四溅间,战车引擎突然轰鸣。迷彩服后背汗湿透的老兵拍拍车体:"两块五,记得给我开发票。"
黎明助手观察到,这出神操作对宋立玉只是日常。当年实弹演习炮弹卡膛,他带人砍竹子捅炮管的神操作至今还是装甲兵口口相传的传奇。有次战车导航系统失灵,他愣是拆开重装三十七次找到0.1毫米的装配误差。
老兵退伍时带走三大箱维修笔记,却把三十年经验无偿留给部队。厂家技术员看着满地进口包装盒说不出话,那些标着外文的不少“精密零件”,在他眼里不过是五金店随手可得的一般物品。
当行业潜规则撞上真本事,黎明助手认为二十万和两块五之间巨大的悬殊差价照出了多少利益链条上的荒唐。在沙尘扬起之际,我们该追问:究竟是谁在给技术明码标价?